“2021丝路陶语•多国陶瓷艺术展”主展柜揭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珺 陶瓷作为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11月18日,“丝路陶语·2021多国陶瓷艺术展”开幕式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举行。展览甄选了近30件中外艺术大师原创精品及具有当地元素的紫砂、陶艺跨界艺术作品,展期将持续至11月30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所在地的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在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上海虹桥海外书院联合葛军陶瓷艺术中心牵头举办此次展览。结合历代宜兴紫砂陶、景德镇瓷器与国际贸易的传奇故事,意在体现以紫砂和陶瓷为纽带的“时光隧道”,拉近中国与丝路多国的文化距离,引发中外人士的情感共鸣。
开幕式上,葛军艺术馆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捐赠健康壶。
瓷器是中国一项古老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它在中国科技、文化、艺术史上独具特色。自它产生到繁荣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瓷器的产生,丝毫不逊色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独有的、无可取代的,也是最能诠释中国文化的一项发明。
从古老的原始青瓷到飘逸优雅的汝窑天青釉,从温润如玉的德化白瓷到绚丽的明清彩瓷,展示出中国古代人们独特的审美意趣,也反映了中国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一部中国瓷器史,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中的重要篇章。不仅如此,瓷器还在中国古代对外交流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瓷器被称为“china”,中国被称为“china”,这并非是一个巧合。瓷器这种颇具中国韵味的器物一经传到欧洲,就被大多数人所推崇,甚至连王室也钟情于它,于是瓷器逐渐成为人们室内必不可少的陈设。
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瓷器就开始销往国外了。唐宋时期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再加上各大名窑的产品层出不穷,瓷器的外销开始颇具规模,源源不断地从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国。在今天发现的大多数沉船中,就装载有各种各样的瓷器品类。进入元明清以后,郑和下西洋首次将中国瓷器以政府的名义推向世界,中国瓷器也开始风靡西方。越来越多的欧洲上层人士纷纷向中国定制瓷器。他们不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颇感兴趣,还提供一些西式风格的题材来装饰瓷器。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润物细无声的融合在一起了。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各种各样徽章瓷,上面绘有欧洲各国王室、贵族、军队等著名团体的标志,可以称得上是中西合璧的历史见证。
现场展品。
除了欧洲人定制的徽章瓷之外,中国商人还留意西方人的喜好,在瓷器上绘以西洋名画、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等内容,甚至将《圣经》的内容也引入到瓷器当中来。这些打上了西方烙印的中国外销瓷器,成为了当时人们了解西方社会风貌的一个窗口,同时也使西方人在这样的艺术鉴赏中,开始慢慢接受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是虹桥海外贸易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第四届进博会服务推进上,我们提供经贸的交流机会,强化文化艺术的展示,像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一流文化企业也首次进入展会,世界文化开始在进博会高密度地融合。”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合作促进会会长江波表示,举办2021丝路陶语•多国陶瓷艺术展,既是弘扬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发展壮大陶瓷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知名度的有效平台,更是秉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陶瓷产业向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迈进,让陶瓷艺术在文化殿堂里煜煜光芒,在传承与创新中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丝绸之路展新姿,瓷光山色引客来。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不仅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发展,也记录了当时图像、设计、技术与观念的交流,以陶瓷为媒介,可以窥见当时的世界贸易和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晓贤表示,作为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倡导者、推广者和践行者,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始终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将以这次艺术展为新的起点,植根于陶瓷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以推动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来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丝路陶语·2021多国陶瓷艺术展”将持续至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