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点击搜索

城市治理数字化,助力平安建设不断进阶-j9国际站登录

2021-01-29 10:45     文汇报

上海公安机关正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支点,主动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助力超大城市平安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均资料图片)制图:冯晓瑜

城市安不安全,群众最有发言权。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公众安全感连续八年实现提升。

当下,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超大城市的平安建设也不断进阶——近期,上海城市生命体征系统将发布,基于“两张网”的建设,助力城市治理更智慧、更精准;同时,上海公安机关正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支点,主动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助力超大城市平安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

  安全感,来自市民个体和企业主体

近期,上海正基于两张网的建设着力研究“数字孪生”,它不是传统建筑领域上的“数字孪生”概念,而是希望能还原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生命体的运行逻辑和方式动态,更关注市民端,即在城市运行过程中把市民的感受通过数字化方式、以孪生形态呈现出来,更精准地为市民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和问题。

安全感,来自于市民个体。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公交线路1500余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聚的上海,轨道公交区域的扒窃案件日均发案数始终在个位数徘徊,不少地区、线路甚至实现了连续半年以上盗窃类案件“零发案”。

“现在的扒手都不敢到地铁车站来。”市公安局轨交总队反扒支队五队队长邓昱对此深有感触,通过智慧公安系统,现在可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一键追踪。依托大数据分析,近年来,轨道交通警方构建了涵盖行为预警、案件侦办、余罪深挖等各环节的“智慧反扒”模式。

此外,2020年,市反诈中心通过涉诈电话智能识别、诈骗短信拦截系统等“黑科技”,智慧查控,精准防阻,成功拨打劝阻电话66万余次,间接避免群众经济损失12.1亿元,案件既遂数同比降8.4%,破案数、打击数同比上升10.9%、47.6%。

安全感,还来自于企业主体。

“上海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力举措,更加坚定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与信心。”某世界知名品牌公司权益保护总监琳达专门致信,感谢上海警方在他们尚未发现自身权益被侵害之前主动出击,打掉了一个侵权售假团伙。

去年,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能研判工具,对网络空间中的侵权假冒犯罪线索进行自主抓取并作分析研判,共破侵权假冒案件920余起,涉案金额69亿元,保护了330余个品牌的合法权益。

城市智脑的深度应用,丰富了“平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安全感就这样写在了一座城市快而有序的节奏中。

  安全感,就是路人笃定的“安全无感”

当下,上海“城市之眼”系统主体建设完成,形成“人眼”“天眼”“智眼”功能模块,主动对接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开展智能场景试点应用。以疫情防控系统为例,支撑精准流调。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汇聚形成涉疫人员专题数据库,搭建落脚点研判、密接者发现等应用模型,让流调溯源时间显著缩短。

智能安防系统则覆盖全市416座轨道交通车站、819个水域码头、4座机场航站楼、10个铁路站点、94个省际道口、95%的居民小区和所有商务办公楼宇,相关区域基本实现了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社会治安防控最小单元防护圈不断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精准感知、精准识别、精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全市345家派出所建成集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勤务管理、综合保障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室,将指挥链延伸到“神经末梢”。同时,上海公安研发推出的经济风险洞察系统2.0版,汇集金融、市场、证券等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运用资金、股权穿透等手段,预警推送经济金融领域风险信息近1.9万条。

据市公安局指挥部指挥中心副主任曹军介绍,依托上海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idps),警方得以实时评估区域交通运行底数,动态调节管控强度,充分释放路网通行潜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不仅确保各大景区秩序井然,出入市境g40高速“逢节必堵”的“魔咒”也被打破。

路人笃笃定定的“安全无感”的背后,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强大支撑,依托智慧公安建设,“警务中台”服务体系全天候为一线民警精准快速提供人车核验、路线规划、预案推送等定制服务,警情介入率达64%、关联处置民警率达88.9%、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并逐步向案件侦办、社区警务、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全业务领域延伸。以路面通行情况为例,警方能够精准预测未来1小时的客流、车流,及时采取精确疏导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隐患。“警力跟着警情走,早晚高峰街面警力提升30%以上。”

  安全感,就是一件件小事高效办成

“在上海,处处都能感受到效率与温度!”法国菲拉科博士入境来沪工作,14天隔离完成后回到浦东张江的人才公寓里,他通过手机登录“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互联网自助申报系统”,就在线完成了住宿登记,而不用像过去一样跑属地派出所。

随着上海“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许多原本必须“见面办”的事项,现在可以“不见面办”“指尖办”。一件件身边小事的高效办成,就是安全感的一种彰显。

以往,办理居住证只能前往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需要提交证明材料纸质复印件。2020年8月起,市公安局居住登记、居住证新办“不见面办理”功能在“随申办”移动端上线。群众只需要在线实名认证登录,在原先办理居住登记的基础上,依托后台数据核验,即可“零材料”“零跑动”不见面全程在线完成办理。

上海还不断拓展便民服务举措,在全国范围率先试点推行证件照片“一次采集、多次复用”,支撑各政府部门调用,并在公安各政务服务窗口以及交通执法、宾旅馆住宿等场景全面应用。大幅精简办事材料、环节,依托智能警务终端上线“一网通办”轻应用,群众只需要电子亮证。

此外,通过打通数据链路,“一网通办”实现了开具户籍证明、网上户口迁移等7个事项长三角跨省通办,电子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实现沪苏浙皖跨省份互认应用,群众可免带实体证件出行、住宿。(何易 周辰)

【责编:倪珺】
原标题:城市治理数字化,助力平安建设不断进阶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