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胜之年。这一目标如何完成?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走出了怎样的“中国路径”,还有哪些潜力?就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要见证者,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
问:上海2020年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如何完成?
屠光绍:国际金融中心的四个特征,我认为是服务实体经济、开放、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金融中心,到今年2020年,按照国务院“19号文”(《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要基本建成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是“1 4 1”,“1”就是一个总体目标,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4”是四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金融市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的整个的规模和效率,都能够有一定的能力的金融市场体系;第二个体系,是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比较齐全,而且有中外的机构都能够参与的这样的一个金融机构的体系;第三个目标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金融人才体系;第四是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需,它需求需要的,法制、信用、税收等这一套,它的法制法规体系。“1”就是它的发展环境,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实际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到2020年,应该说基本实现了国务院“19号文”,当时提出来的这样一个目标,甚至在有的方面还超越了。
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走出了怎样的“中国路径”?
屠光绍:上海要发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它的路径第一个就是要靠改革开放双轮来驱动的。改革就是要破除很多不适应、不利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旧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地改革。改革既是为它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会为它发展提供很多的活力。另外就是开放。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那么作为金融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就更应该开放,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更多的金融资源,包括国际的金融资源。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它的路径就是靠改革开放“双轮驱动”。第二个路径,很重要的就是靠市场和政府“双擎引领”。它肯定是市场作为最基础性的推动力量。把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上政府的推动作用,把它很好地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就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可能能更快。第三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靠经济和科技“双翼发力”,就是两个翅膀。科技的手段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在金融科技上面,我们把手段用好了,把金融科技发展好了,那么它一定会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快。第四个也很重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是面临着要借鉴学习,还要合作共赢的“双重任务”。上海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兴经济体的国际金融中心,它的时间很短。所以这一点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当中特别重要,要借鉴学习,同时在借鉴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跟它们能够合作互动。
问: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站,上海还有哪些潜力?
屠光绍:上海的金融中心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主要是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这样一个金融中心。上海以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作为核心,应该说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二个就是开放,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目前在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服务业的开放,跟资本市场有关的服务业,比如像机构开放,这几年无论是我们的各项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还有跟资本市场有关的像评级、其他的中介服务,也在不断地开放。第三个就是对整个的金融机构和它金融服务业的产品、工具的这些创新方面,更多地满足需求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我觉得可能下一步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者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手段,就是我们金融科技的发展。现在金融科技不光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对整个的金融体系而言,都会带来很重要的一种革命。
深化改革,进一步地扩大开放,还有金融科技的发展,我觉得都需要再加大力度,所以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姚玉洁、孙青)